拜登说的,对俄罗斯进行的“毁灭性制裁”来了?!
当地时间2月26日,美国与欧盟、英国和加拿大发表共同声明,宣布禁止俄罗斯使用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(SWIFT)国际结算系统。
之前欧美国家还嘲笑,制裁俄罗斯避重就轻,避实就虚,冻结普京在海外的资产,却不敢动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。
现在,欧美国家终于推出了这个所谓“金融核弹”,把俄罗斯银行踢出SWIFT系统。
所以,俄罗斯将遭遇毁灭性制裁?
01
经济的沉重代价:-5%!
这对俄罗斯有什么影响呢?
1977年以来,银行就用SWIFT来确认订单、付款和交易等,它是全球银行业的“信息系统”,大家也都习惯用它来做生意。
普通人呢?用它来进行跨国转账——比如支付账单或汇款。
俄罗斯的石油、天然气、粮食、化肥、铝,以及氖、氙、氪等稀有气体资源的出口,基本上都靠这个系统。
欧美把把俄罗斯银行踢出SWIFT系统,就相当于切断了俄罗斯经济与全球金融界的联系。
打个比方。
以前的特朗普,得益于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的生态,如鱼得水,粉丝积攒了数千万,一呼百应,各种观点和言论也迅速得到各方相应,有人甚至调侃川普“推特治国”。
结果,扎克伯格把特朗普的社交账号封了,特朗普一下子消失在了社交媒体上。
现在的俄罗斯,就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封号一样。
俄罗斯被全球贸易和金融系统“删号”,其他国家再想跟他们做生意就太难了。
比如,你在德国或法国想用欧元购买俄罗斯的石油,如果你所在的银行没有SWIFT,就要经过下面几个步骤,效率非常低:
首先,确定欧元和俄罗斯卢布的汇率。 由于没有市场交易,这个汇率相当难确定,究竟几比几兑换?兑少了自己感到吃亏,兑多了对方感到吃亏,这相当困难。
其次,确定不了汇率,交易的价格就无法定下来。用欧元结算,还是用卢布结算?
最后,即使价格定下来了,咋交易?德法怕给了钱,俄罗斯不给货;俄罗斯怕给了货,德法不给钱。
国际贸易,或者说,所有贸易,最核心的就是,解决信用问题,因为大家都是宁愿不做这笔生意,也不会贸然把钱或货发出去。
金融系统解决的就是信任问题,淘宝的崛起,靠的就是支付宝,解决了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信用问题。
SWIFT也一样,有全球金融机构信用背书,解决了交易双方的信任问题。
现在,俄罗斯被排除这个系统,毫无疑问,经济直接受到严重打击,尤其是能源行业。
在2018年时,俄罗斯的能源体系产值为4117.5亿美元,这代表约25%的GDP被能源体系产值占据,约45%的财政收入也是来源于能源体系产值。
有人估计,如果俄罗斯被踢出Swift系统,那么俄罗斯的GDP将会萎缩5%。
毫无疑问,俄罗斯经济将因此而付出沉重的代价。
02
金融的沉重代价:
挤兑等金融风险爆发!
当然,损失最大的还是俄罗斯金融行业。
开战当天,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暴跌74%。
俄罗斯银行业暴跌,不仅仅是因为被剔除SWIFT以后,业务量下降,还会面临挤兑的风险。
因为如果俄罗斯企业还想跟欧美国家做生意,就得想其他办法,要么以物易物,要么真的背着现金交易。
之前伊朗被制裁,被剔除SWIFT之外的时候,国内某企业的朋友曾经就表示,如果在伊朗做生意,不让用SWIFT系统,咋办?只能派人去把上亿欧元的现金背回来。
也就是说,这会直接导致俄罗斯境内的现金使用量上升。
交银国际洪灏有个数据,俄罗斯现金需求暴增58倍。
大家现金需求增加,一定会引发对银行的挤兑浪潮,这是俄罗斯国内的系统性金融风险。
所以,欧美一制裁俄罗斯,俄罗斯的银行就赶紧稳定军心,别慌,别挤兑,我们有足够的流动性满足需求。
真实情况是什么?
据俄罗斯评级机构ACRA估计,该国银行在去年12月进口了价值50亿美元的外汇纸币,较一年前的26.5亿美元几乎翻倍,这是为了防止制裁造成需求增加而采取的先发制人的措施。
最后有多少人挤兑,俄罗斯这些美元纸币到底够不够用,还得密切观察。
无论如何,俄罗斯的金融系统,毫无疑问的将因此付出沉重代价。
03
毁灭性制裁?得看中国
俄罗斯经济和金融付出沉重代价,毫无疑问,但是这真的是毁灭性制裁么?
实际上,从2014年开始,欧美国家就一直威胁俄罗斯,要把它提出SWIFT系统,俄罗斯已经在黑名单上了。
之前,所有针对俄罗斯的国际汇款都需要汇款银行层层报备,基本是把汇款方和接收方以及汇款目的查个底朝天。
这极大的影响了交易效率,正常国家SWIFT汇款大约是3到5天,俄罗斯则需要一个多月。所以,很多的银行压根不愿意做俄罗斯的汇款,耗时耗力。
如果有银行不报备,敢跟俄罗斯做生意,那么对不起,监管机构就会把这个银行的系统关门。我国昆仑银行就被误伤过。
所以,俄罗斯肯定有防备,大量进口美元纸币只是其中之一,更重要的措施是,寻找替代方案。
首先是建立了俄罗斯自己的SPFS系统,这个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SWIFT系统。
这个系统2014年、2015年建立,就是为了寻求出路,所以俄罗斯大力推广。
截止2022年2月3日,该系统有331家金融机构来自包括中国(中国银行)、古巴、白俄罗斯、亚美尼亚、塔吉克斯坦、吉尔吉斯坦、哈萨克斯坦等国的金融机构参加。
另一个出路就是,俄罗斯仅绑中国,俄罗斯的金融机构还积极加强同中国CIPS系统的合作。
我们在2015年的时候,也成立了人民币专用的CIPS系统和运营机构,这个系统也是为了替代SWIFT系统。
目前,CIPS共有75家直接参与者,1184家间接参与者,与2014年的情形向比较,也有了长足的发展。
当下,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往来,基本上都是通过CIPS完成的。
俄罗斯经济体量跟我国的广东省差不多,中国又是全世界工业种类最齐全的国家,中国对于俄罗斯来说,就是大腿。
在行动之前,俄罗斯已经紧急跟中国签署了很多个协议,中国也在开放对俄罗斯的贸易。
按照目前的外交形势,受到制裁后,俄罗斯肯定会紧抱中国大腿,中国也会给予俄罗斯一些经济帮助。
所以,只要有中国这个大门开着,即便欧美国家把俄罗斯踢出贸易系统,俄罗斯经济衰退的风险就可控。
欧美国家朝俄罗斯仍了一枚金融核弹,但是俄罗斯并没有遭遇毁灭性打击!
04
美元霸权开始瓦解!
欧美国家把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,会有什么影响呢?
逼迫全球金融机构寻求Plan B。
如果你是金融机构负责人,自己的客户跟俄罗斯有大量的贸易业务,现在突然不能用这个系统了,你会眼睁睁的看着客户跑到其他同行手里么?肯定会寻求解决办法嘛。
当年美国制裁伊朗的时候,欧洲的企业就很难受,没法跟伊朗交易。你们干架,花钱可以收税,但是我们没地方去收钱啊,我们得一点一点挣钱啊。
于是,为了帮助欧洲企业绕过美元结算,在美国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之外,与伊朗进行正常贸易,2019年初,英国、德国和法国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结算系统——INSTEX。
年末,这个系统又吸纳了六个欧洲国家:比利时、丹麦、芬兰、挪威、荷兰和瑞典。
什么意思呢?资本是逐利的,此路不通,肯定会寻找其他路径;Swift系统不让用,肯定用其他系统。
金融机构在看看这个形势,支撑俄罗斯的时候,不制裁俄罗斯的石油行业,但是不让俄罗斯用Swift系统,这不是明摆着,要通过其他结算系统进口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么?
当年把朝鲜踢出Swift系统的时候,大家还没太大想法;把伊朗踢出Swift系统的时候,大家就有点意见了。
现在又把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,金融机构就会认识到一个残酷现实:只有一个系统,太不安全了。
今后中美关系恶化,中国肯定也会被踢出Swift系统。
中国可不像俄罗斯,中国经济体量太大了,到时候如果对手能够跟中国做生意,而你不能,那么你肯定会倒闭。
买一台电脑,里面不能只装Windows操作系统,还是装一套苹果操作系统。
这种结果就是,Swift系统的重要性,会持续下降,美元霸权,开始瓦解。
为啥这样说呢?
过去几千年,人类文明历史上,通用的货币就是黄金。
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英镑,以及之前的美元,都通过挂钩黄金,采取金本位制,获得了国际货币地位。
二战后,美元霸权确立后,美国尝到了甜头。只要美国经济一出现衰退,美联储就会降息印钞,结果就是,美元数量急剧膨胀,美国物价暴涨。
结果是什么呢?1971年,美国终于挺不住了,宣布关闭美元跟黄金的兑换窗口,美元信誉遭遇致命一击。
于是,美元汇率大幅波动,一些国家甚至开始拒收美元,开始找到马克,法郎和英镑,美元霸权岌岌可危。
最后是什么撑住了美元呢?SWIFT系统。
赶上全球化、自由化大浪潮,全球贸易轰轰烈烈,美元的交易、结算、标价,已经深入到全球各个毛细血孔。
据统计,SWIFT的报文传送平台、产品和服务对接了全球超过11000家银行、证券机构、市场基础设施和企业用户,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技术不难,难的是生态,以及大家的使用习惯。
靠这个系统的粘性,美国才说出了这句名言:我们的美元,你们的麻烦。
现在,把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,极大的破坏了美元的体系或系统信誉;
之前,美国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,美元价值彻底失去锚,已经极大的破坏了美元的币值信誉。
蝴蝶效应已经煽动翅膀,美元霸权开始瓦解。